人總是普遍害怕寂寞,我也不例外。

 

剛上大學,大一與大二時,我和大多數的人一樣,樂於把每天的行事曆塞滿,有系上活動,也有社團練習與朋友聚會,就算沒有特別的行程,也一定會找到一起吃午晚餐的朋友,總覺得,滿滿的行程,才代表充實。

 

但在最近這一年半來,我會特地留「獨處」的時間,至少三十分鐘以上,也漸漸意識到每天和自己獨處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情。

 

獨處並不等於孤單寂寞,獨處更像是保留了自己與自己對話的空間,不需要再對一段關係感到患得患失,不需要人云亦云,迷失了方向;這聽起來有點老派,但是,若不知道如何跟自己相處,又能怎樣好好跟別人相處?

 

這段時間下來,我觀察到,獨處,對我說有著很大的意義:

 

  1. 頭腦更清晰

 

在獨處時間裡,更能理清自己的頭腦及想法,畢竟,我們每天的生活裡總是不停地接收到新的資訊,這樣的轟炸下,真的無法細想太多。所以當獨處時,我可以把那些問題再拿出來,重新思考一遍,這樣的反芻思考時,就會發現到更多當下沒想過的不一樣觀點,從中建立更多元的觀念。

 

  1. 更願意自省、接受自身缺點

 

每天的獨處,我也會用來反省自己:「今天有沒有說不該說的話?有沒有做出不適當的舉動?」發現有那麼一刻出現這樣的狀況,近一步思考:該如何修正,讓自己在未來變得更好、離理想的自己更近。若是遇到或聽聞誇張的人事物,也是一個很好的反省機會!藉此檢視自己,是否也有類似的行為?例如看到有人把身邊家人朋友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,就會仔細想想,自己是不是也在不自覺時,有了這樣的想法或是行為?

 

  1. 不害怕負面情緒的產生

 

人非聖賢,不可能每天都很快樂、很正向,我也時常會感到難過沮喪、甚至覺得自己一事無成,但有了獨處習慣後,利用這段時間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,告訴自己:「就算再怎麼沮喪,睡一覺之後就要好了,自己的價值不需要經過別人的認同,每個人的道路本就不會相同,只要在對的方向,並且每天都有往目標前進,那就是好的。」負面情緒,不就只是一種「情緒」而已?既然人都知道如何快樂,那為什麼卻不知道該如何悲傷呢?

 

  1. 安排隔天、下週的待辦事項

 

利用每天即將結束的片刻,替自己規劃未來幾天的行程,這樣看似簡單的動作,卻讓我感到非常的放鬆。通常我會以手帳代替電子版行事曆,因為我手寫,才足夠讓我印象深刻。我也會整理並列出近期內的待辦事項,按照優先順序安排該完成的進度及時間軸,再一步一步地,完成,做上記號(我個人是喜歡打勾勾)!每一個打勾,都會神奇地為我帶來安心踏實的感覺。

 

人本來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存在,當你能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本來就是獨立個體,你的心才能自在,不再因為別人異樣或歧視的眼光,而擔心自己的「不同」與「特別」。

 

期許大家也都能跟自己獨處,在獨處中獲得力量,即使在這殘酷與競爭的社會中,依然保有自身光芒。